查看原文
其他

再谈大黄黄连泻心汤

2016-04-10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
版权声明: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中医肖相如(xiaoxiangru0011),尊重知识和劳动,无需授权即可转载,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。。
“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者,大黄黄连泻心汤主(154)”

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

上二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,绞去滓,分温再服。

“心下痞,而复恶寒汗出者,附子泻心汤主之。(155)”

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(炮,去皮,破,别煮取汁)

上四味,切三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,绞去滓,内附子汁,分温再服。

“心气不足,吐血,衄血,泻心汤主之。(《金匮要略.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》)”

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。


以上是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中与大黄黄连泻心汤相关的原文。



1

是否有黄芩

《伤寒论》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药如方名,只有二味,但紧随其后的附子泻心汤中有黄芩,《金匮要略》中的泻心汤也有黄芩,大多数人据此认为,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应该有黄芩。但从《伤寒论》方命名的惯例来看,如桂枝甘草汤、芍药甘草附子汤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等,以全方中的药物命名,应该也不错。如果错,也可能是后世传抄的过程中漏掉了,将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”抄成了“大黄黄连泻心汤”。


加不加黄芩,差别不大,只是清热的作用会增强。如果仅仅是胃热气滞导致的心下痞,用大黄黄连也就够了。如果是用于治疗吐血,加黄芩会更好。


我的意见是,治疗热痞,用大黄黄连二味,用麻沸汤渍之;治疗心胃火盛导致的吐血等,则用大黄黄连黄芩,水煎服。

2

煎服方法

麻沸汤泡服,薄其味,取其气,以利清中上部无形邪热,兼以散结消痞,避免泻下。这是张仲景煎服法的又一典范,再强调一次,不仅要把方开好,而且要选择合适的煎服方法。

3

关于方名

喻嘉言认为本方的作用在于“泻脾胃之湿热”,方名“泻心”针对原文中的“心下痞”而言,“泻心”的部位是“心下”,即胃。本证的病位在胃,病机为胃热气聚,此指热痞而言。本方也有泻心火的作用,如吐血、衄血之类当然与心火亢盛有关。

4

治疗消化道出血

本方所治之吐、衄血,为气盛火旺,迫血妄行所致。其特征为起病暴急,突然发作,来势凶猛,血出如喷,量多而色鲜红,并伴有上述火热上炎的表现。临床常见的疾病有胃溃疡大出血、门静脉高压,食管下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、肺结核大咯血等。


临床上有病人出血以后面色苍白,少气无力,一派虚象,这是由于大出血导致的气随血脱,气血暴虚所致,但体内火热之邪仍在,火不泻则血不止,只要病人没有休克,则仍应急用本方,这需要临床经验。

5

归属

大黄黄连泻心汤类证,诸医家均将其归入太阳病变证痞证中的热痞,实际上虽然出现心下痞,但临床表现尚有心烦,口渴,舌红苔黄,甚至吐衄等热象,其病机为胃热气滞,病位在胃,已涉阳明,不属于太阳病变证的范畴,与痞证中其它类型不同,故此应归入阳明病篇。




更多相关文章,点击可阅读:

甘草真的是可有可无吗?

麻黄到底应该怎么煎?

石膏需要先煎吗

试试动态理解伤寒论

如何搞定《伤寒论》中的药量?

你真的清楚桂枝汤的煎服法吗?

五泻心还真不是一家的





欢迎大家留言讨论

投稿请发送至:xiangru66@qq.com

新浪搜索:中医肖相如

觉得不错就分享到朋友圈吧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